随着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下线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里程碑时刻,也被寄予了更高期望。在日前召开的2023中国汽车论坛上,汽车产业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,如何锻长板、补短板、强基础,如何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,成为论坛主要议题。
(资料图片)
中高端市场获突破
7月8日上午,在G6京藏高速下花园服务区的充电站,三辆新能源汽车在充电,还有两个充电桩空着。记者看到,服务区里还有一家新充电站正在加紧建设,随着充电设施的完善,将来路过河北张家口高速路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会更便捷。
在2023中国汽车论坛上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表示,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基础和保障。根据充电联盟的统计,截至2023年5月底,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635.6万台,居世界首位。根据充电联盟预测,到2025年还将新增充电基础设施500万台左右,市场需求旺盛。
可以说,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经过多年发展,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、充电设施质量体系、充电运营管理体系等,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经验。
与充电基础设施共同发展壮大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。自1995年第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至今,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壮大,跑出发展“加速度”。当前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高速增长且已经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,今年1月份至5月份,新能源汽车销量接近300万辆,预计全年销量将达到900万辆。
在全球汽车电动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,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也在逐年增长。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,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67.9万辆,今年1月份至5月份,新能源汽车出口45.7万辆,同比增长1.6倍,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出海步伐正在加快。
随着消费者新能源意识和消费能力的提升,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,高端纯电动汽车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。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显示,国内20万元至30万元区间新车消费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已经从2017年的8.5%提升至17.5%。今年1月份至5月份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30%,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逐步走强,在中高端汽车市场突破明显。
作为中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代表车型,昊铂GT不仅是广汽埃安最新开发推出的高端品牌车型,也是昊铂品牌的第一款量产车型。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表示,打造昊铂品牌,就是要借助汽车“新四化”(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络化、共享化)快速发展的机会,为年轻人打造先进、新潮、好玩和高品位的“潮品”。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表示,在电动化、智能化的新机遇下,高端化品牌的推出和满足消费者大量需求的大众化产品,也是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手段。
智能化成为竞争主方向
8日晚间,山西大同市百盛购物中心门口的广场上,停放着三辆AITO问界M5,不断有市民来咨询和体验智能座舱功能。
从消费端来看,正如地平线总裁陈黎明所说,从智能产品价值来看,智能驾驶已成为用户购买智能汽车的TOP3影响因素,对于购买电动汽车的用户而言,智能驾驶的先进性已经成为影响其决策的TOP2要素。在整个汽车市场上,大众越来越接受智能化,对于高级辅助自动驾驶的接受度、认可度也越来越高。
在此次论坛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,当前,汽车产业最大的变革是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。未来这两个领域的竞争将重塑行业新格局。智能网联汽车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,使传统汽车发展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,现已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新兴产业,也是各个整车厂重点研发方向。
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到,对于买车用户和已经使用过智能驾驶的用户来讲,智能驾驶的最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驾驶安全、放心、轻松等方面,缓解疲劳是目前对自动驾驶最迫切需求。
“过去一年,自动驾驶可以用两句话来形容:一是回归商业本质,二是用户价值驱动。”陈黎明指出,目前市场上智能汽车的实际性能仍然参差不齐,有一些让大众感到体验不好的地方,智能驾驶仍存在很大挑战。为了提升自动驾驶性能和用户体验,地平线持续提升产品开发效率、降低开发成本,并推出智能驾驶应用开发套件。
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李伟更看重“可行性”。他认为,智能驾驶路线选取离不开对安全可行、技术可行、成本可行、商业可行的综合考量,未来将趋于轻地图、有成本竞争力的融合感知,基于数据+知识双驱动路线发展。
智能网联技术进步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持。倪光南建议,应在高校系统推进开源教育,要从全球视野谋划人才培养方式,激活国家创新动力,要统筹规划建立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开源人才培养体系,要针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产业需求,进行有针对性的开源人才培养,以支撑产业发展需求和国家发展的战略方向,通过推进开源创新加速实现科技、人才、教育的融合。
此外,付炳锋强调,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,法律体系建设已经滞后于技术创新发展。他认为,标准和法规要先行,为技术创新指明方向,为操作层面划清边界,巩固发展创新优势。
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
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推进新型工业化。前不久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再次强调,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并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。
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汤文侃表示,汽车是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,已取得多项成绩,包括汽车产业规模再创新高、关键产业链布局日益完善等。接下来,上海将继续实施整车终端战略,推动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,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。
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、支柱性、基础性产业,对于工业结构升级和相关产业建设发展都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,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领域。
付炳锋表示,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,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的内在要求,也是建设汽车强国的关键路径。他建议,应加强现代化产业体系顶层设计;在行业层面应携手解决共性问题,维护产业安全;在企业层面应建立自主可控的产品技术体系,打造优质品牌。
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汽车强国建设已形成共识。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表示,当前,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,创新能力大幅增强,产品技术研发加速迭代,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发展提速,产业基础不断夯实,产业链、供应链体系日趋完善。可以说,我国汽车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。
罗俊杰指出,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,要清醒地认识到,妥善应对当前发展面临的风险、挑战和困难,必须巩固我国汽车产业链、供应链的完整性、自主性、安全性和可控性。要抢抓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机遇,锚定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的发展方向,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,坚持科技创新,夯实产业基础,优化产业链、供应链的布局,着力提升产业链、供应链的韧性,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更大贡献。(经济日报记者 刘 瑾)
关键词: